早晨的烈士公園裡,太極愛好者在晨練。鄒麟 攝記者 匡春林通訊員 周婧瑜
  今年9月1日是全國第8個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”。合理膳食、適量運動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來的“健康四大基石”之一,“日行一萬步、吃動兩平衡、健康一輩子”的健康理念也一直被大力倡導。但您知道什麼類型的運動適合自己、怎麼運動才是正確有益的嗎?今日,長沙市疾控中心健康促進科科長、副主任醫師胡勁松特別為市民點評“運動一族”目前存在的4類誤區,為市民健康運動提供指導。
  誤區1
  周末突擊搞運動?或造成運動損傷
  【場景】市民小李很註重鍛煉,可作為辦公室白領的她,每天工作很是辛苦,晚上還經常要加班趕文案,根本顧不上運動。因此,每到周末或節假日,小李就會迫不及待地趕到健身房,把一周的鍛煉目標一次性搞定,她覺得,這樣就可以工作鍛煉兩不誤了。
  【點評】“短時間集中鍛煉的確可以完成既定的鍛煉目標,但是容易造成運動過量,出現傷病。特別是對於平時運動較少的人來說更是如此。”胡勁松說,其實,對於平時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來說,可以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完成每日的運動鍛煉目標,而不必一次完成超出自己身體能力範圍的運動量。例如:對成年人而言,每日應該完成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運動。這30分鐘的運動不必一次性完成,可以在一天內分兩到三次完成,即每次安排10到15分鐘的運動,就可以完成一天的運動量。
  胡勁松提醒,運動無處不在,對於平時工作比較忙的人,可以通過不坐電梯走樓梯、提前兩站下公車步行上班、工作間隙做工間操等方式完成每天運動量。此外,針對平時和風細雨的運動,周末適當增大一些運動量是可以的,但一定要量力而行,避免超出身體承受的範圍。
  誤區2
  老年人更要多運動?應選擇合適運動方式
  【場景】年過七旬的市民王爺爺是個運動迷,每天天剛亮,他就會起床跑步、爬山,忙得不亦樂乎。就算下大雨,他也得在樓梯間爬上幾個來回。總之,每天要是不活動兩三個小時就覺得少了點什麼。但是最近,他發現自己兩側膝蓋疼,特別是上下樓梯就更疼了。他很納悶,每天爬山、跑步鍛煉,怎麼會腰腿痛呢?
  【點評】“生命在於運動。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重視健身活動,認為運動可以幫助自己保持健康,但是老年人健身不可盲目而行,如果運動方式選擇不當,不但起不到健身的目的,反而有損健康。”胡勁松指出,爬山、爬樓梯雖然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,但不利於保護膝關節。對於有膝關節病變的老年人應儘量避免。即使沒有膝關節病變,老年人也應當選擇相對溫和的運動方式,譬如游泳、騎車、散步、打太極拳等。並且,對老年人而言,保持健康心態也非常重要。切忌把運動當競賽,拿自己的運動水平和別人、年輕人比較,盲目加大運動量。
  誤區3
  飯後走一走,活到九十九?
  飯後運動也有講究
  【場景】最近,人到中年的趙先生在單位的例行體檢中查出了脂肪肝,這可把他嚇壞了。他隨後不僅宣佈戒掉肥肉,還馬上加入到了運動健身的隊伍里。每天吃完晚飯都要在小區附近的公園裡散散步,或是慢跑一陣子。可是沒運動幾天,他突然出現胃痙攣癥狀。趙先生很疑惑,不是俗話常說“飯後走一走,活到九十九”嗎?
  【點評】胡勁松說,其實,飯後百步走並沒有科學依據。因為剛吃過飯,胃腸道開始消化食物,這時候開始運動,特別是劇烈的運動,一方面會給腸胃帶來機械性刺激,使腸胃內容物左右、上下震動,可能引發嘔吐、胃痙攣等癥狀;另一方面飯後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需要大量血液支持,當全身肌肉在運動時,也需要大量血液參與,於是就會奪取消化器官的血液量,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亂,這種紊亂既影響運動效果又危害機體。
  胡勁松建議,飯後運動時間最好的安排就是:輕度運動在飯後半小時進行最合理,例如走路、廣場舞等;中度運動應該安排在飯後一小時進行,例如慢跑、減肥操等;高強度運動可在正餐後兩小時進行,例如籃球賽、足球賽等。如果想減肥,晚餐後運動30分鐘到1個小時,一周堅持三四次,是比較好的選擇。晚上運動能幫助食物更快地消化,不會使脂肪囤積在體內。
  誤區4
  運動就是痛並快樂著?
  小心運動損傷
  【場景】市民小錢是位運動達人,他很喜歡運動結束之後肌肉酸痛的感覺,他總是對朋友說“不感覺肌肉酸痛的運動是沒有效果的運動,運動就是痛並快樂著”。
  【點評】“無痛苦不運動,其實這是個誤區。”胡勁松說,實際上,很多人在運動後第二天、第三天都有腰酸腿痛的感覺。這種運動後輕微的肌肉酸痛是大量運動後的正常反應,在一兩天內能夠恢復,而且沒有其他伴隨的癥狀。但如果是比較強烈的酸痛感甚至伴有肌肉的損傷、血尿等情況,就說明運動量超出了人體能夠承受的範圍。此時就應該立即停止運動並及時就醫,因為這可能是運動損傷的預警信號。
  (原標題:周末突擊運動?悠著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v38jvv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