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捍衛PX詞條,可貴的知識理性》一文於15日見報(《錢江晚報》A24版)並上網後,一些網友跟帖表達看法,基本反映了歷次PX項目爭端的種種分歧與對立。所謂分歧與對立,就是沒有社會共識,你說的我不相信,我說的你不理睬。對立、紛爭的頻繁發生,無謂地消耗了大量社會資源,造成社會空轉,令人心痛。
  寫《捍衛》一文,是對知識理性的認同和提倡;但是,讀了網友跟帖後,想到了另一方面:對所謂“篡改”PX詞條的行為,如果僅僅指責其缺乏理性,對其沒有絲毫“同情之理解”的態度,難道就是理性的嗎?“缺乏理性”的行為背後是否也有某種理性的成分?或許化解對立的路徑就掩藏在其中呢?
  PX(對二甲苯)作為一種化合物,其毒性為低毒,這是基本的化學知識——這本是最不該也不會發生分歧的地方;想通過篡改詞條的方式來阻止某個PX項目的上馬,顯然是可笑的、徒勞無益的;為什麼這些最不合常理、最不該發生的事情都發生了呢?
  從網友跟帖看,其實主要分歧不在PX毒性;網友更擔心PX項目的生產過程產生的物質或氣體是否也是低毒並安全可控?網友更擔心的是:環保監管是否嚴格規範、是否公正執法?如果不是有太多的工業污染嚴重損害了無辜民眾的健康,他們不會對PX項目如此談虎色變;如果不是一些環保部門放棄公正執法的立場,化身為污染企業的保護傘,使民眾失去了法律的保障,失去了最基本的救濟手段,他們會試圖通過篡改PX詞條來阻止PX項目的上馬嗎?這種手段看起來很可笑,但是這可笑的背後,是一部分民眾的無奈。
  一些地方為了PX項目順利開工,加強了相關科學知識的宣傳,試圖消除民眾對PX的誤解、誤會。但是“加強宣傳”這個行動,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民眾的誤解、誤會。各種污染企業突破法律規範上馬,環保部門的種種不作為,相關信息的不公開,已經把社會的“環保誠信”降低到可憐的程度;如果以為科學常識宣傳是創可貼,可以為政府公信力止損、止血,不僅缺乏理性,還缺乏執政良知。如果環保局能搬到新建成的PX公司里辦公,老百姓就不怕跟PX公司作鄰居。這個想法很兒科,但總比拿環保當兒戲好。
  據業內人士介紹,2013年我國PX進口量在900萬噸左右,缺口很大。PX項目不能順利開工,經濟損失很大。但問題還有另一面:經濟發展了,誰得到利益的大頭?環境污染的代價,又由誰的身體來承禱窶畲笳卟懷械4郟械N咧荒艿玫揭壞憧閃牟鉤ァ綣庵腫純隹床壞礁謀淶南M忠孟釒烤】焐下恚荒芮科熱褐讜凇爸С中擰鄙稀白栽浮鼻┳至恕�
  如果能做到信息公開、民眾參與、環保公正嚴格、利益分配大體公平,民眾對PX項目的容忍度就大,反之,則很難。從信息公開到分配公平,這一系列社會治理目標的實現,是一個較長的過程;而經濟建設,特別是一些重要而敏感的建設項目,不可能等這些社會治理目標都實現了再上馬,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,很多建設事業,必然繼續伴隨爭議、爭端來進行;這既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,也是社會治理的瓶頸。要減少爭議、爭端所帶來的損失和代價,關鍵在於政府行為要最大限度地爭取民眾的信任,在建設經濟的同時也建設自己公信力,就能把代價降到最低,把公共利益最大化,才有望縮短這個瓶頸期。
  (原標題:PX之爭,如何走出瓶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v38jvv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